仓廪殷实,是国家之福,是百姓之盼。近日,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拉开了帷幕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,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轰鸣的收割机奏响丰收的赞歌。秋粮一收,全年粮食丰收也就稳了,粮食安全也就得到保障。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保护好珍贵的耕地资源,功在当下,利在千秋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”近年来,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加强耕地保护,田长制、“红黄牌”制等创新制度都是对耕地保护的有益探索,同时也是耕地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直接体现。为此,应当坚持改革创新,详实耕地保护制度,进一步压实责任,守护好我们的良田沃土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好种子带来好收成。优良品种拥有抗病虫、产量高、品质优等特性,既能减少农民劳动强度,保障粮食稳产丰产,又能有效满足多元消费需求。这些年,从超级稻到节水抗旱小麦,正是一个个重大种业标志性成果,让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八连丰。所以,应当不断提高良种研发水平,加快品种选育、良种推广工作,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、种源自主可控。
在保护好耕地、提升种业科技水平的前提下,还得大力发展机械化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水平。现如今,我国农业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,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时期。实现全程机械化,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,还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,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来源。为此,要坚持创新驱动、协调发展,坚持系统谋划、协同推进,强化支持发展政策举措,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。
解决好群众吃饭问题,是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抓好“良田”、“良种”、“良机”三个关键点,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。